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千年情缘,一河相连

——宿州与杭州的诗话

2024-12-17 14:54:20 | 来源: 宿州市埇桥区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1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擘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杭州市上城区帮扶宿州市埇桥区的形式需要,日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知联会部分会员前往杭州上城区考察学习。

三天的行程,让我们详细了解了杭州与宿州,这两座古城,因一条大运河而结缘。更因历史上的两位文化巨匠——白居易与苏轼而名扬四海,他们在这两地都留下了不朽的足迹和动人的诗篇。

唐代“诗王”白居易,一个才华横溢的名字,与埇桥区(宿州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此地前后度过了长达22年的光阴,这片土地是他的初恋、求学、考中进士、做官的发迹之地;是影响他一生的第二故乡;是给他留下清晰、美好、持久印象的地方。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一直励志着后人,他的家训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的表扬,就连习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都引用过他的诗句。

据载:白居易在30岁时写的《与元九书》中,就说到他27岁前已写下三四百首诗,这说明他一生写下了多达400首与宿州有关联的诗歌,其中许多篇章都融入了对宿州埇桥山水的深情厚意,特别是与符离少女陈湘灵的爱情故事,更是流传千年,感动了无数后人。白居易写宿州最出名的诗歌是: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他把宿州的风土人情、自然美景跃然纸上,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公元82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50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钱塘湖堤(白沙堤),这是他在杭州的主要功绩之一。此外,他还疏浚了六口井,修堤蓄水,缓解了旱灾等问题。‌

‌白居易在杭州的文化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用200多首的诗歌创作和对西湖的推广。‌他是“西湖”这个名字的发明者,并通过诗歌宣传西湖,使其逐渐在全国知名。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他在杭州的生活和工作,也反映了当时杭州的社会生活。

白堤就是对他的怀念。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宋代文豪苏轼曾十次莅临宿州,每一次停留,他都会为这座城市写下赞美的词章。

《南乡子(宿州上元)》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

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

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

温柔。 此去淮南第一州。

这首词是他对宿州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他对宿州深厚的喜爱之情。苏轼在杭州的仕途与生活,同样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些诗篇不仅赞美了西湖的美景,也反映了苏轼对杭州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

‌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职的时间是公元1069年,当时他36岁,担任通判。公元1070年,修复六井工程刚刚开工,苏轼就被调离杭州。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54岁的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任知州。‌在杭州期间,苏轼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整治。面对西湖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危机,苏轼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并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解决了长期的淤塞问题,并利用疏浚出的淤泥堆筑起“苏堤”,堤上还建造了六座石拱桥。这一工程不仅改善了西湖的生态环境,也为杭州的城市美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在杭州留下了许多痕迹,包括美食如东坡肘子、东坡肉等。他的治理使得西湖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杭州也日益繁华。

“苏堤春晓”景观,就是杭州人民对他最好的纪念。

隋唐大运河,这条串联南北的黄金水道,见证了白居易与苏轼对宿州与杭州的深情厚谊。两位文坛巨擘,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这两座城市的深情。他们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描摹,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白居易与陈湘灵的爱情故事,苏轼笔下的宿州与杭州,皆成为了历史上一段段佳话,穿越时间的长河,温暖着每一个读到它们的人。

今日,当人们行走于宿州与杭州之间,或许无法再见到当年的白居易与苏轼,但他们的诗词与故事,如同大运河之水,依旧在这里静静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土壤。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血脉,它见证了无数个春秋冬夏,承载着过去与现在,向着未来延伸。

宿州与杭州,因为大运河而彼此相连,更因白居易与苏轼的情怀而更加璀璨夺目。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滴水珠,每一块青石板,似乎都在诉说着那些古老而美丽的故事,邀请每一位走过的人,倾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次埇桥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赴杭州上城区的考察调研圆满结束。行程收获颇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上城区在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为埇桥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我们将积极吸收学习,努力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实际工作动力,推动埇桥区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期待两地“知联会”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共促进步与发展。

作者简介:

赵汗青,文史作家、文化学者、高级记者、文学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现任中国网•韵动安徽新媒体主管,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宿州市埇桥区知联会会员。

代表作品: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安徽省一等奖。

刘欣华;英文翻译、文化学者、教育学博士。盐城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副总编、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主任,宿州市埇桥区政协委员、埇桥区知联会副会长、埇桥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会长。

代表作品:“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