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同久治不愈的顽疾,严重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消耗着基层的精力与活力,阻碍着基层的发展。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杜绝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已刻不容缓。
喊话“形式主义”,警惕减负措施“走样变味”。一些地方虽然表面上在落实减负要求,但实际上有些干部把减负工作当“秀场”,选择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导致出现“越减越负”和“明减暗不减”的现象。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政绩不是靠形式主义的手段能够取得的,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摒弃只追求表面政绩、不顾实际效果的错误观念,祛除思想上的形式主义积弊,避免各种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痕迹主义”“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确保基层减负的部署和要求真正落地见效。
喊话“形式主义”,避免削繁为简“浅尝辄止”。“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虽然打着“减负”的旗号,但过度依赖工作群、公众号等“指尖”方式,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部分任务“脱实向虚”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减少考核频次,突出考核重点,注重考核实效,杜绝形式主义的可乘之机。同时,要加强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对搞形式主义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广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在工作中积极倡导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相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促“削繁为简、减负松绑”的良好氛围。
喊话“形式主义”,确保基层减负“持久疗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前行的指路明灯。面向形式主义,必须采取坚定的态度和彻底的行动,强化创新理论的思想引领,树牢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事业,卸下包袱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落实推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攻坚。同时,要注重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大家明白减负不是减责,而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才能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康幸福!(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