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1963年的“枫桥经验”,历经60年之发展已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枫桥经验成为一项引领性的实践。60多年来,枫桥经验已经走出浙江、走向全国,新时代赋予“枫桥经验”更多时代特征。
筑牢红色堡垒,强化政治引领。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好则国家好,基层安则天下安。浙江诸暨退休老党员杨光照,坚持记录调节日记,用群众智慧化解群众问题,建设和美枫桥。在党的群众路线指引下,枫桥经验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模式,更是一种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的成功实践。这一经验的推广将在更大范围内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治理的不断创新。
坚持科技赋能,强化科技支撑。枫桥经验的推广中,信息科技的应用也成为亮点。通过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公开,枫桥经验有效整合了信息科技与社会治理。这种科技赋能使社区管理更为高效,信息流通更为畅通,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使问题能够更迅速地被发现和解决。
激发社会活力,深化群众自治。枫桥经验的核心在于深化群众自治,将社会治理的主体权力交还给群众,让基层社区更好地运用本地资源解决本地问题。通过设立社区议事厅,激发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热情,使治理主体更加贴近民生需求。这种基层治理方式不仅提升了社区自治的能力,也增强了社会治理的活力,从而使各类社会问题更加迅速而有效地得到解决。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应当深刻领悟“枫桥经验”的历史积淀与时代价值。60年前,毛泽东同志亲自关切、批示、推广,让这一经验从一个小地方的探索发展成为全国社会治理的杰出典范。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更是在传承中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治理的需求。在新时代,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挖掘其深层次价值,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启示。(刘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