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而现阶段一些基层一线和贫困边远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工作条件艰苦、实际收入偏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存在“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对于边远地区的人才管理需建立起生涯管理制度,使得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健全工资福利制度,让人才在“经济上守实惠”;健全人才交流制度,使人才“能力上得提升。”
一是建立起生涯管理制度。首先,加强与来到边远地区的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感情留人。要高度重视人才管理制度的创建,为到基层一线与艰苦边远地区干事创业的人才构建明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提供支持,让人才有干劲、有奔头。同时针对基层培训难的困境,通过积极争取和发达地区对口交流的机会、为优秀人才争取培训资金等方式,给基层人才培育更大的发展潜力。
二是健全工资福利制度。“经济落后”和“人才吸引力底下”双重劣势,成为基层一线与艰苦边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突破瓶颈,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回流,亟需政策设计。要进一步提高艰苦边远地区的人才津贴标准,通过工资福利的补偿和导向制度,鼓励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制定人才发展投入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人才补贴方式与补贴标准,吸引各类人才到边远地区发展。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制定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到边远地区干事创业。
三是健全人才交流制度。现阶段我国公职人员的交流方式有挂职、轮岗、调任、转任(遴选)、借调等。目前,我国挂职锻炼多为“下挂”,但边远地区与基层地区的公务员鲜有“上挂”的机会,为了开阔基层人才视野,提高基层人才的眼界与能力,可增加“上挂”的方式与数量。特别是加大边远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换,让边远地区的干部到发达地区取经,发达地区人才到边远地区锻炼能力,通过更加丰富的人才交流制度,营造人才素质提升、视野开阔的良性循环局面。(赵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