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各国专家学者当好融通中外文明使者的殷切期望,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指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文明交流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国党作为世界大国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重视,表达了中方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的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因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气候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多姿多样的文明形态,构建了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多元并存的美丽图景。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世界各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结晶,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今天,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共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图谱。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共存,正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一直以来,我国秉持着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独特智慧,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中国取得的成就令全球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研究中国。然而,“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我们要让世界认识到,今天的中国,具有传统性更具有现代性,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现代中国必定会让中华文明走向新的辉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人类创造的灿烂文明交相辉映,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各国人民享有文化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的又一个高度,人类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百花齐放、生机盎然。(李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