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相继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受理群众反映的不收件、不受理、不审批等问题,将反映事项统一登记管理,逐一分析原因,形成问题清单,分类派发给职责窗口部门,核实处理或限期整改,有效解决“疑难杂症”,让“办不成事”变成“办得成事”。
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品牌。窗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之事,畅通政务服务堵点痛点,是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的具体实践。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进一步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优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政务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办不成事”窗口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群众办事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办事群众和服务机关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心墙”。办事企业、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实现成功受理、成功审批,或多次到服务大厅未能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群众办事遇到的难点堵点,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找到了“出口”,更好地知群众盼、排群众难、解群众忧。
让“办不成事”窗口解疑难暖民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提升办事部门和人员的服务水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协调解决的马上解决。群众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精准全面,造成提交的材料及证件不够完善,导致无法办理和审批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无法现场协调解决的,专人跟踪督办。群众办事受阻,大多由于审批部门协调不畅、窗口服务不全面等问题所致,对由此造成“办不成事”的问题,成立工作专班,分析原因,指导、协调和推动问题的解决。做好“办不成事”办成事的后半篇文章,持续补齐政府部门政务服务存在的短板,填平部门间存在的壁垒鸿沟,激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导向力和服务效率,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完善“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让群众的烦心事有人管、不白跑。(余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