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今时代,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加快构建全链条高水平人才发展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础研究领域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
增加源头活水,完善高水平人才“储备链”。让高水平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就要下好“先手棋”,提前谋划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立足长远考虑问题,在构筑人才高地上下功夫,不拘一格、创新方法引进人才,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一体推进,强化柔性引才理念,采用“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模式,灵活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盈人才“储备池”,更有针对性地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注入人才“源头活水”,有力破解“人才之渴”。
搭建锻炼平台,完善高水平人才“成长链”。培育高水平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组织部门要落实工作举措,狠抓人才培育,深入实施“英才”培养计划,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深化校地合作改革,高质量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利用一流高校院所人才智力资源,通过开展科技攻关、产品开放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成果,带动高水平人才创新能力提升。
注重关怀激励,完善高水平人才“服务链”。引才聚才需要下功夫,也更要让人才感受到尊重与爱护。人才引进不能“一引了之”,做“一锤子买卖”,还要想尽千方百计把人才留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切实破除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更多高水平人才涌现的良好环境。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的战略人才意识,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费用支出,加强与高水平人才联系服务,经常听取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支持科学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