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聚人气”、“凝人心”,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城市的霓虹固然璀璨,终归是他乡,要切实利用好独属于乡村人记忆里的那片月光,让乡村成为每一个农村人的家,吸引他乡人才、留住本土人才,重现乡村热闹与喧嚣。
一个“温馨家”,培养“认同感”。凝聚新时代的乡村情感认同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留住乡愁”,之所以有乡愁就是因为远方的家乡成为了游子心中的“白月光”,这种乡愁是挥之不去的精神寄托。情感是乡村的依托,乡土文化是情感的根脉。相较于城市的灯红酒绿,乡村有更多的诗意与温情,乡土文化承载着乡音、乡情和质朴的生活习惯、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留得住根。”广大基层工作者要重视乡土情怀的培养与守护,壮大乡土文化传承队伍,提高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能力,讲好本土的特色乡村故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将新时代的乡村打造成为一个温馨的家,此心安处是吾乡,通过灵魂的共鸣吸引人们投身田野,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个“精装家”,满足“获得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关注农民需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实施各种利好政策,有效推进工作,普惠千万农民,保障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广大基层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有的放矢,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扎实投身乡村建设,扩大农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覆盖面,积极发展乡村零售、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业态,打造农村“生活服务圈”,提高乡村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程度,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提高人们乡村定居的意愿。
一个“富足家”,守护“安全感”。农村强则中国强,农村富则中国富,让农村人富起来,让青年人愿意留在农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民增收的最根本源泉应当来自农业和农村,广袤的土地上蕴含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代化发展提高产量,产业化发展提高附加值,融合发展拓宽发展道路,将乡村资源切实转换为滚滚财源,不断充实农民的“钱袋子”,解决农民生计后顾之忧。广大基层工作者要着力激发乡村内生活力,引导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农业农村导向型的农民稳定增收机制,多途径增加工资性收入、促进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拓宽财产性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村人本土就业机会,为乡村发展留住人才。
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将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乡村!(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街道 蒋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