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综合资讯 > 正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2-10-24 13:54:20 | 来源: 中廉在线

自古以来,“粮食”一直都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基本保障,粮食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近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次次的考察调研,以一次次的实际行动表达出来对于粮食方面的重视,之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便说过“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今年,在世纪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交互影响下,使得粮食保供稳价压力更大。即便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方面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面对粮食方面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势必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展望未来,我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己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粮食安全,要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只要农民种粮能赚钱,粮农的积极性便会提升,国家粮食就更有保障,必须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多获利。保障农民收益是一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通过最低收购价格给种粮农户“兜底”,稳住农民种粮信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更要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一问题。让农民愿意种粮、种粮赚到钱。

保障粮食安全,要保障粮食生产富含潜力。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魏启文曾介绍:“通过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水肥药利用率明显提高,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有力促进了增产增效。”现如今,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粮食生产方式,为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增添强劲动力,是我国农业不断朝着积极地方面发展的表现。

保障粮食安全,要保障种粮农民种好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提高单位土地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将“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到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现如今对于国家农业的不断发展,不知要注意到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还要注意到关系农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耕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中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等,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对于农业方面政策的中心。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不论过去以及未来,当下的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而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近年来中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无论是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解决中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问题,必须主要立足于国内,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从始至终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

从古至今,土地问题不仅仅是土地本身。将耕地保护视为一种"立体责任",在更加宏观的系统中统筹,对"失踪"的土地有更明确的问责,唯此,才能杜绝耕地保护中的"监守自盗",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我国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仁寿镇人民政府 郑冠南)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