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欢迎宴会上,“冰雪为媒,共创未来”的致辞铿锵有力,不仅传递了“团结、拼搏、卓越”的亚冬会精神,更以冰雪运动的纯粹与热烈,点燃了人们对竞技体育与人文交流的双重期待。这场“冰雪之约”不仅是亚洲健儿的赛场,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公开课”——它启示我们:体育精神与教育本质,恰似冰雪与暖阳的交融,共同孕育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亚冬会致辞中蕴含的体育精神,与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冰雪赛场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锤炼品格、点燃信念。
以“冰雪韧性”淬炼成长品格。致辞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号召,恰如教育中对学生抗挫力的培养。短道速滑的弯道超越、冰球比赛的团队协作,无不映射着学习过程中的逆境突围。教师可借鉴体育训练中的“阶段性目标设定法”,将大课题拆解为“小关卡”,让学生在攻克难题中体验“破冰”的成就感。
用“团结之光”照亮集体意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教育中可转化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如同冰壶运动中“一人掷球、全员谋划”的配合,课堂教学也可通过小组研学、项目制学习,让学生理解个人进步与团队共进的辩证关系,打破“内卷”焦虑,培养“共赢”思维。
借“卓越之志”锚定奋斗坐标。致辞中“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正是教育应传递的成长价值观。从速滑运动员0.01秒的突破到花滑选手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这些案例都可融入生涯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理解“卓越”不是与他人的比较,而是对自我潜能的持续挖掘。
教育工作者当如“冰雪工匠”,以体育精神为刻刀,雕琢学生的精神筋骨。在“体教融合”大潮下,我们不妨将课堂延伸到运动场:用一次晨跑培养坚持,用一场球赛激活合作,用一次观赛引发思考。当教育注入体育的激情与韧性,知识的传递便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场师生共赴的“成长马拉松”——如亚冬会的圣火,照亮寒夜,更温暖人心。 (林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