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省委书记周祖翼赴省气象局,省长赵龙赴省应急指挥中心,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调研防汛防台风、安全生产等工作。周祖翼、赵龙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精益求精、实之又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坚实堡垒。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灾害与人类始终相伴随行。面对不可预测的灾害风险,我们深知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构筑起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这不仅仅是一个政策口号,更是贯穿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认识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福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需充分考虑到对群众的影响,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为人民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安全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提前感知灾害风险,科学预判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取必要的信息以便采取措施。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城乡抗灾能力,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坚持以预防为主体,全面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坚实壁垒。在当今社会,自然灾害与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坚持以预防为主体,全面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坚实壁垒,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构建这样一个坚实的壁垒,首先需从源头做起,即强化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我们可以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当然,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样重要。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教育,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在政策层面,政府需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确保防灾减灾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如非法采矿、违规建设等,这些行为往往成为灾害发生的诱因。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通过集思广益,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潜在的风险点,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坚持以科学为指导,全面铸造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坚实堡垒。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安全生产事故的不断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以科学为指导,全面铸就这一领域的坚实堡垒,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要求。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气象、地质、建筑、工业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跨专业、跨部门的协同合作。科学指导意味着我们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制定策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预警,构建起一套高效、精确的防灾减灾体系。随着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灾害预测,实现早期预警。无人机和卫星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地面情况,辅助决策指挥;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则能实时监控关键结构和设备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隐患。在救援行动上,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专业的救援队伍不可或缺。各级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整合资源、统筹调度。专业救援队伍需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与志愿者团体形成合力,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有序地投入救援工作。坚持以科学为指导,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不仅依靠科技力量,更要发挥制度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培养专业人才,构建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保护好每一位公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影响,筑牢我们的安全堡垒。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林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