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从《土地管理法》颁布至今,耕地的保护,已经持续了37年。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袁隆平同志一生奉献于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人民能吃饱、吃好,这让我们更应该警醒,要保护耕地,才能藏粮于地,更要刻苦钻研,藏粮于技,更好的保护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要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是田地的守护者,而基层干部,更是田地的管理者。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情况屡见不鲜,如何对耕地进行保护、复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河南宝丰县就是一个例子,合理推行“田长制”,让土地的命运与个人责任联系在一起,加强了乡亲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而且人人敬之。因为守护耕地,不仅是保护田,更是保护粮食安全。
藏粮于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进程,让田变“智能”。习总书记曾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保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才能让粮食稳产增产。科技的进步不仅在于城市,还得运用于农村。农田灌溉、防虫防害、土地地力检测等,在机械、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帮助下,更加有效的对种粮进行了保护、增产。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在很多地方都有了实际性的进展,高标准农田规模化,让地力提高,让防治灾害能力提高,更让农产品质量提高。
耕地保护,不仅仅是某一块田地的事,而是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守护。有效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最终才能反馈资源。只有地被保护好,土地安全,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藏粮于地,才能让农民安心,藏粮于技,才能让乡村振兴。(罗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