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在《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一书中写到:“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强硬的监管手段与人性化的监督方式的完美融合;是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柔和的服务态度的完美相加,只有以刚柔并驱、以软硬同轴,才能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凤城。
刚柔并济需“以柔辅刚”,筑牢社矫防线。社区矫正对象是具有一定社区危险性的人员,做好对此类人员的教育、监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柔辅刚”需巧用三“刚”五“常”,何为三“刚”?一是态度要刚,对于个别社区矫正对象企图利诱工作人员违法违规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要坚决抵制,直接拒绝并加以警示教育;二是手段要刚,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及《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管;三是纪律要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政治站位,强化工作纪律,加强工作责任心,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何为五“常”?一是要“常联系”,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走访调查,以“话家常”的方式走进其生活环境,了解其工作动态;二是要“常见面”,通过定时与不定时的见面,既能弥补“在矫通”等一体化监管平台的不足,又能够增强与社区矫正对象的联络;三是要“常理解”,对于年老、患有疾病、未成年人、孕妇等特殊矫正对象要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四是要“常警醒”,要时常警醒社区矫正对象认准身份,绝对不能不假外出、重新犯罪,尤其是一些难管、不服管的矫正对象;五是要“常帮助”,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矫正对象要及时与上级沟通,帮助其求职就业,有利于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回归社会,实现再社会化。以“三刚”筑防线,以“五常”添人情,以亦刚亦柔之举措,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维护凤城平安稳定。
刚柔并济需“以柔克刚”,化纠纷于无形。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尽管纠纷双方最初是多么的互不相让,针锋相对,我们也可以柔而克刚、以柔化刚,化纠纷于无形。
习近平总书记说:“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处理好邻里关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需要,一个和睦健康的邻里关系,对于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亲睦融洽的邻里关系,能给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个人的身心得到解放,有利于生活品质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也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进步,从而获得双赢的效果。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能劈山凿河。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与时俱进,抛弃过去“和稀泥”、当“老娘舅”的定位,应善于以水为师,以柔克刚,化纠纷于无形,维护和谐稳定的邻里关系。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就算如猛虎一般地总是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内心也总有最柔软的一处,释放着温暖与柔情,在纠纷调解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利用“兄弟如手足;姐妹要贤良;妯娌皆和气,亲戚常往来;逢人开口笑,邻里互相帮”的客家家风家训,以制度规范化、形式多样化、语言大众化、方式人性化、服务热心化地工作方法,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时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积极主动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努力把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古有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李贺曾发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干部,我们同样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要有“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豪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也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柔情,只有以刚柔并驱,才能两相呼应,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平安凤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司法所 沈虹)